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為何我是 freericer?

~每六秒鐘,便有一位兒童因飢餓致死。這是我們此時代裡最可怕、最可悲的境況。

~"When most of us first see pictures of seriously undernourished children, we want to help them, we have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m, we feel sympathy toward them"(〈案:中譯〉「我們絕大部份的人當看到相片中為營養不良所痛苦折磨的孩子時,也會不期然生起有責任要去幫助他們的責任感!」) from: (Mr.)Hugh LaFollette and Larry May, '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 in "World Hunger and Morality"(edit by)Mr. William Aiken and Mr. Hugh LaFollette, (Prentice-Hall, Inc. 1996) also a PDF version in http://www.hughlafollette.com/papers/suffer.htm(Paragraph 2)

~何以會有這種情感呢?筆者認為可以借儒學心性論中之仁心(感通心)去說明此種道德責任。比如孟子即認為:「人皆有惻隱人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原文請參看《孟子.公孫丑》上)因此不論是當我們看到有小孩將掉進井裡(孟子對此之說明詳見《孟子.告子》上),或者是有小孩要面臨飢餓之苦甚至死亡, 而我們乃可以痳木不仁,本心良知無所感動的話(也即是沒有自覺到對此事之不應該之判斷,和要作幫助的道德責任時),則我們便是沒有或失去自己作為人的最根本的特質了!

~當然,在這裡要對「性善」中的性字作一些解釋:這「性」字並非如當時社會對字義的了解,視之為「性者生也」。這性字其實指性能(即是為善的能力),或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此特性或為善的能力便表現在我們所具有的惻隱之心或良知處了。這也正是我們一切價值判斷以及道德行為之所以可能的一個根據所在。而孟子即以我們人所特有的這種價值自覺(仁心或良知)來定義「人」,以及討論「性善」說的。

~因此,不明此中道理的人便誤解孟子的性善說為人人自然向善為善,而大加聲討了。這當然使儒學心性論的精神本義不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