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勞思光先生香港追思會補記

謹以拙作送別先生,願先生學思精神安而不息,常照人間。

        文化衰頹促為學,
        八十悠悠碩果豐;
        雖云理境無窮盡,
        已種善緣滿人間。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吾弟慶生

祝願鮑勃:

德性修為深似年輪,
學問成就高若古木。

生日快樂!
ales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借Freerice群組緬懷勞思光先生

        勞思光先生(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B%9E%E6%80%9D%E5%85%89)不幸辭世,在下雖未親炙於先生,然自先生著作中獲益良多。是故斗膽借此Freerice平台開設群組(http://freerice.com/content-group/%E6%87%B7%E5%BF%B5%E5%8B%9E%E6%80%9D%E5%85%89%E5%85%88%E7%94%9F),以寓緬懷先生之情於(一絲微不足道的)歷史債務之清償。

      在此謹分享先生數言:

      「虧欠之理分,還它一個承當;不可免之罪,安然當之;不可免之苦,安然受之。」-勞思光先生著:《歷史之懲罰新編》梁美儀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頁226)
      「一旦債務償清,我們就可以轉而享有歷史的債權。歷史的債權方是人類幸福之保證。」-勞思光先生著:《歷史之懲罰新編》梁美儀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頁212)
      「但只要向這個要求哲學向上升進的目標(在下按:指建立全面性的文化理論。)努力,我們將會脫離「哲學終結」的陰影,看見哲學界重振生氣,也看見文化世界的新曙光。」-勞思光先生著:《文化哲學講演錄》劉國英編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頁240)

      願先生安息,在下拜別.....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懷念勞思光先生

「對於當前的一切苦難,我們只能承當。」
「人類永可在當前作自覺的努力改正己有的錯誤,也就是,永遠有還清債務的能力。」
「歷史不容人類賴債,所以人類對歷史的債務必須清償;歷史也不會向人類賴債,所以人類也不必怕當前的努力成為虛擲。」
 「一旦債務償清,我們就可以轉而享有歷史的債權。歷史的債權方是人類幸福證。」
~引自勞思光先生著:《歷史之懲罰新編》梁美儀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頁210-212) 


先生學問始於文運衰頹瓦解,成於文化哲學的確立;
一生為理性作奮鬥, 為文化秩序的重建而勞心。

別矣,勞思光先生,願您安息.....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李旺陽先生一路走好

錚錚鐵漢,含冤橫死,昭雪待何時;
泱泱家國,暴政淪亡,光復是何夕?

哀我旺陽......

在非理性的政權統治下,種種奇怪而可悲的冤屈、荼毒只會不斷禍延其平民,盡否定價值理性之能事!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維園燭光列「世遺」

~之前提到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為良知的當下呈現,這對於昧於自己的價值自覺、或否定之、或麻木無感通的人是難以理解。

~因此在下常想:要是當局或特區首長能夠提請正式把「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申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肯定這良知顯現的話),則在下 也就願意認同現大陸政權具有承繼中國文化慧命的合理基礎,否則,只顧在外地建立「孔子學院」講所謂的中華文化(依在下看來)也無甚意義。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點點燭光耀維園,念念不忘證良知。

點點燭光又將把維多利亞公園照亮,象徵着「良知」的當下呈現與肯定,而這一價值自覺的表現也正是儒家「心性論」之所以可能的重要基石;這對於中國文化慧命、血脈衰頹的時代,實在值得我們自豪,也算是無負當年竭力拯救中華文化的先生們的一片苦心。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別矣,李子誦先生

文人風骨,開天窗,擇善固執;
傳媒良心,存浩氣,社論垂範。

先生請安息,一路走好~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試作

看遠山目光開闊心寬廣,
嚐甘泉口舌清涼意舒暢。

看官幸勿見笑~

班襌建設「心靈科學」?

        偶聞內地佛門班襌謂要建設所謂「心靈科學」,殊不知科學所確立者為具強逼性的知識(諸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轉換等);而不能成就或決定價值以及主體自由(而這正是佛學所求渡眾生離苦事業的基礎所在)上的事宜。連價值層和知識層的分際也未能掌握,實在可惜.....

別矣~ 王東海先生

王東海先生,一路走好!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Farewell and Rest in Peace~ Mr. Fang

方勵之先生:一路走好~ 

 

但望山河故國,他鄉身死人未歸;

雖拒千里之外,縱在彼邦情難絕。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中央干預,自主無從,我們究能如何?

        如果客觀的環境或情勢不容許我們這些市民有作自主決定的機會,那麼我們最好只能加緊準備和鍛練自己的理性,以及獨立的精神、人格。這樣方能不被虛幻的或華美不實(而別有用心)的外表、說辭所蔽。

        獨立的人格精神,不也正是先賢所謂:「必也狂狷(本於合理原則而有所不為、有所必為)乎!」所教者?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內陸孔某教授言論再評

一個政權如果能夠力求完善自身而使得其對公共權力的運用趨於合理,或更適切地配合其民眾的期許而作出改進;這樣做決不能說是等同於該政權向外國稱臣或喪權辱國。因為此中涉及政治或權力正當性的問題,故公權力的運用必須合理,這點道理難道那位內陸孔某教授也不明白嗎?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某內陸教授狂言有感

~近有某大陸教授在訪談中亂發狂言,剎是可笑。尤可注意者為此人自謂孔夫子之後人,其實這裡有二點值得省思:

一者,謂自己是古代賢人後人有何意思?如果是立 志踐行夫子之道,那麼當注意自己的理分與分寸,看自己的言行是否恰當以及如理;否則,圖希望借古人名聲以拉抬自己身價,誠可笑也。

至於第二點則是引申的感嘆:事實上血緣關係並非為人能力的保證,這是不待辯的。而真能發揚儒學者:如孟子、荀子、明道與伊川二先生、朱子、象山先生、陽明先生皆不是和夫子有血緣者。然而該教授如此言行,則使在下有感於夫子之名聲有損,此誠可悲也。

~不過想來狂言亂吠而能引人一笑者也不時有之,但總是匆匆而過;反是具智慧而平正之論能歷久常新,理性常存,這是可足安慰的。

對此,筆者自作數句以對:

瘋言狂語匆匆過,
博君一粲又如何;
如理言行終久大,
總須常道照人心。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為何我是 freericer?

~每六秒鐘,便有一位兒童因飢餓致死。這是我們此時代裡最可怕、最可悲的境況。

~"When most of us first see pictures of seriously undernourished children, we want to help them, we have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m, we feel sympathy toward them"(〈案:中譯〉「我們絕大部份的人當看到相片中為營養不良所痛苦折磨的孩子時,也會不期然生起有責任要去幫助他們的責任感!」) from: (Mr.)Hugh LaFollette and Larry May, '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 in "World Hunger and Morality"(edit by)Mr. William Aiken and Mr. Hugh LaFollette, (Prentice-Hall, Inc. 1996) also a PDF version in http://www.hughlafollette.com/papers/suffer.htm(Paragraph 2)

~何以會有這種情感呢?筆者認為可以借儒學心性論中之仁心(感通心)去說明此種道德責任。比如孟子即認為:「人皆有惻隱人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原文請參看《孟子.公孫丑》上)因此不論是當我們看到有小孩將掉進井裡(孟子對此之說明詳見《孟子.告子》上),或者是有小孩要面臨飢餓之苦甚至死亡, 而我們乃可以痳木不仁,本心良知無所感動的話(也即是沒有自覺到對此事之不應該之判斷,和要作幫助的道德責任時),則我們便是沒有或失去自己作為人的最根本的特質了!

~當然,在這裡要對「性善」中的性字作一些解釋:這「性」字並非如當時社會對字義的了解,視之為「性者生也」。這性字其實指性能(即是為善的能力),或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此特性或為善的能力便表現在我們所具有的惻隱之心或良知處了。這也正是我們一切價值判斷以及道德行為之所以可能的一個根據所在。而孟子即以我們人所特有的這種價值自覺(仁心或良知)來定義「人」,以及討論「性善」說的。

~因此,不明此中道理的人便誤解孟子的性善說為人人自然向善為善,而大加聲討了。這當然使儒學心性論的精神本義不明了。